运输是东莞饮用桶装水配送暴露在外部环境的关键环节,需通过 “车辆改造、装载规范、路线优化” 减少颠簸、碰撞、环境因素对水质的影响。

(一)配送车辆专项改造与清洁
车辆硬件改造
按 “桶装水尺寸” 定制车厢内部结构:加装分层式防滑货架(每层高度略高于桶身直径,避免堆叠挤压),货架边缘安装橡胶防撞条(减少行驶中桶身与车厢的碰撞);配备卡扣式固定装置(每桶水对应 1 个卡扣,将桶身固定在货架上,防止急刹车时水桶倾倒);
加装环境调控设备:夏季高温时,车厢内安装小型冷风机(将温度控制在 25℃以下);冬季低温时,加装保温层(避免桶身因低温变脆);雨天时,车厢顶部与侧面加装防水帆布,防止雨水渗入。
车辆清洁与消毒
每日清洁:配送前用清水擦拭车厢内壁、货架,去除灰尘、污渍;每周深度消毒:用50-100mg/L 的二氧化氯溶液(食品级消毒剂,无残留、无异味)喷洒车厢内部,静置 30 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,晾干后再装载桶装水;
禁止混装:车厢内仅存放桶装水,不得同时运输生鲜(易滋生细菌)、化工品(可能泄漏污染)、垃圾(产生异味)等物品,若需运输空桶,需单独划分 “空桶区域”,与满桶用隔板隔开。
(二)装载与卸载标准化操作
装载规范
人工装载时,2 人协作搬运(避免单人搬运导致桶身倾斜、碰撞),将水桶垂直放入货架卡扣中,确保卡扣完全扣紧;每层货架装载数量不超过设计容量(通常每层不超过 10 桶),禁止超量装载导致货架变形、桶身受压;
装载完成后,检查每桶水的固定状态:轻轻推动桶身,若无晃动则合格;若发现卡扣松动,立即调整,确保所有水桶固定牢固后再发车。
卸载防护
车辆到达配送点后,需停在平坦、干燥、无污染源(如垃圾桶、下水道口)的位置,熄火后再卸载;卸载时使用 “轻便型装卸梯”(避免直接从车厢上往下扔水桶),搬运人员双手托举桶身中部,禁止抓握桶口(防止桶口变形、污染);
若配送点位于高层(无电梯),需使用 “桶装水专用搬运背带”(将桶身固定在背部,双手辅助稳定),避免桶身碰撞楼梯扶手、墙壁,减少破损风险。
(三)运输路线与时效管控
路线优化
利用导航软件规划 “较短且路况好” 的路线,优先选择柏油路、水泥路,避开颠簸的土路、施工路段(减少桶身晃动、碰撞);
按 “配送区域聚类” 安排路线:将同一小区、同一街道的客户规划在同一路线,减少车辆往返次数,缩短整体运输时间(夏季高温时,单次运输时长不超过 2 小时)。
极端天气应对
高温天气(≥35℃):调整配送时间,避开 11:00-15:00 的高温时段,选择清晨(6:00-9:00)或傍晚(17:00-20:00)配送;车厢内放置 “温度监测仪”,实时监控温度,若超过 28℃,立即停靠阴凉处,开启冷风机降温;
雨天 / 雪天:提前检查车辆防水、防滑装置(如刹车、轮胎),配送时降低车速,避免急刹车;到达客户门口后,先清理鞋底泥土,再携带水桶上门,防止将雨水、污泥带入客户家中污染桶口。